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5月12日國文課

鄒欣倪﹔
擔任一位領導人,需賦有人文素養,包含文學、史學,也舉了一些例子讓我了解所說的涵義,告訴我們身為領導員不能只看現在也要去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要有判斷思考的價值,不要被依些全力矇蔽了這社會,是否有人文素養是對一位領導者很重要的,他說一切的價值都必須重估,重估價值是艱難的任務,也是一個成熟的社會,須有能力思考判斷,有能力作成熟有價值的判斷才有可能擔負這任務,而不是矇蔽這個社會不理解這社會所需的。

潘亭儀:
從未思索這些關於政治人物與歷史文學及人文素養的關係,不是不去想而是毫無興趣,但這些事物也不是不能不去碰觸,因為跟人民未來息息相關,沒有過往怎麼會有未來,以文學來看反省當今的社會及人文素養,政治人物來龍去脈可不知,但是所作所為身為人民的我們不能不做監察者,不僅關係人民安危也關係社會的演變,台灣從古早時期就想當個獨立個體,如果沒有孫中山哪來台灣這兩個字的國家,但中國共產主義者卻認為孫中山是中國人民到台灣擴展,所以一直認定台灣是中國的,到現在還沒個下落,台灣國旗都踏不上國際的可悲事件,近年來又因服貿鬧的雞犬不寧,還不是因上司不知簽了何等條約使人民忐忑不安,我想這件事早已被寫入史冊裡,不知是上等人物無能還是台灣要沒救了?不過或許老百姓以自身難保時,因人有求存的本能,可能再讓國家在站立起來,說了這些漸漸也成為國家歷史的一部份,提倡書中文學讓人看見水中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能在迷宮思想而有了出口的可能,歷史毫如沙漠玫瑰的特定,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思索歷史也要從各個不同角度去反思。

文學:三國演義(羅貫中)、紅樓夢(曹雪芹)、西遊記(吳承恩);蘋果的滋味(黃春明)、城南舊事(林海音)、再別康橋(徐志摩)、老殘遊記〈劉鶚〉……。
史學: 史記〈司馬遷〉、資治通鑑〈司馬光〉、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哲學:理想國〈柏拉圖〉、紙牌的秘密〈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侯文詠〉……。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摸魚兒的閱讀聯想

潘亭儀
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悲憐愛情
因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寄託殉情者的哀思,也暗示現實世界的撻伐
偉大愛情是彼此付出,為對方守護同生共死的情意
因為愛世人在世界裡學習愛,成長心理價值。




王文雯
人不要太迷惘,不要陷太深,即使現在擁有,不代表以後也擁有,人不要太傻不要因為另一個離開,而讓自己有自殺的念頭,愛情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真心付出彼此扶持才能體會所謂的愛情。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我所了解的王國維所謂人生三種境界

王文雯
第一個境界,追求理想的嚮往心情,是追求自我想要的目標,不管要求多大,高度多高,都要去追求;
第二個境界是不放棄而是追他想追的夢想;
第三個喜樂之情,是在人追到目標後的心情,是很愉悅的。
當你有夢想時,在實現的過程中,遇到阻礙或困難時,要有堅持下去與不放棄的企圖心,
最後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種努力後的感覺是很美好的。



潘亭儀
嚮往崇高之理想者,是抱持追求與期待的態度,但是往往都是孤單寂寞的,而堅持的理想正是自己所喜愛的;
不後悔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堅持到最後,通常都會嚐盡許多苦頭,過程都是如此艱辛的,但往住都是先苦後甘,才能站在高峰之處。
人的成長,就是因為這個過程的艱苦,而學習如何堅持,也明白成功要經歷失敗才能有所得,因此,常有人說:「失敗為成功之母。」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哈佛大學的一年讀後感

哈佛大學的一年  作者:張忠謀
報告人:王文雯
我覺得作者很厲害,一個人獨自來到沒有任何人的環境下,來讀書籍學習
即使是這樣他也不退縮,沒朋友時會主動去認識交談,當有人質疑他不去讀別的學院時
他不覺得捨麼反而是朝自己的方向前進,沒因為別人疑問而質疑自己,及時在學習科目上有些困難,也絕對不放棄
我想現在每位學生,要學習的事,當自己遇到困難時要如何向前走,而往往遇到困難的人,總是對自己說放棄好了,卻沒有要繼續的念頭,而導致自己喪失了好的機會,如果不堅持不持續不改變,畏懼的問題會一直都存在。



報告人:潘亭儀

在現實生活裡許多人一問到問題都是臨陣脫逃而不是去面對往往不是去面對
反而更找不到生存之道,在本文的作者卻是相反能力,在遇到對自己有難度的事
雖心中有畏懼卻為了這環境中壓力去做嘗試,讓自己能生存在裡頭而不是逃脫
因為這樣自己的畏怯成了喜愛,讓生活變得多采多藝也反映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之理
人也因環境有所改變,學習不同文化與語言使自己增廣見聞,在接觸不同地方與人種
心中的刻板印象也有所改變,都同儕之中學習他人的才藝充實自己才華,這是青春的活力
勇敢改變勇闖自己的天空,回憶起也會是美麗的,人生有多少時間能勇敢能努力
不如把握當下珍惜每一次要讓你發揮勇敢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