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5月12日國文課

鄒欣倪﹔
擔任一位領導人,需賦有人文素養,包含文學、史學,也舉了一些例子讓我了解所說的涵義,告訴我們身為領導員不能只看現在也要去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要有判斷思考的價值,不要被依些全力矇蔽了這社會,是否有人文素養是對一位領導者很重要的,他說一切的價值都必須重估,重估價值是艱難的任務,也是一個成熟的社會,須有能力思考判斷,有能力作成熟有價值的判斷才有可能擔負這任務,而不是矇蔽這個社會不理解這社會所需的。

潘亭儀:
從未思索這些關於政治人物與歷史文學及人文素養的關係,不是不去想而是毫無興趣,但這些事物也不是不能不去碰觸,因為跟人民未來息息相關,沒有過往怎麼會有未來,以文學來看反省當今的社會及人文素養,政治人物來龍去脈可不知,但是所作所為身為人民的我們不能不做監察者,不僅關係人民安危也關係社會的演變,台灣從古早時期就想當個獨立個體,如果沒有孫中山哪來台灣這兩個字的國家,但中國共產主義者卻認為孫中山是中國人民到台灣擴展,所以一直認定台灣是中國的,到現在還沒個下落,台灣國旗都踏不上國際的可悲事件,近年來又因服貿鬧的雞犬不寧,還不是因上司不知簽了何等條約使人民忐忑不安,我想這件事早已被寫入史冊裡,不知是上等人物無能還是台灣要沒救了?不過或許老百姓以自身難保時,因人有求存的本能,可能再讓國家在站立起來,說了這些漸漸也成為國家歷史的一部份,提倡書中文學讓人看見水中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能在迷宮思想而有了出口的可能,歷史毫如沙漠玫瑰的特定,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思索歷史也要從各個不同角度去反思。

文學:三國演義(羅貫中)、紅樓夢(曹雪芹)、西遊記(吳承恩);蘋果的滋味(黃春明)、城南舊事(林海音)、再別康橋(徐志摩)、老殘遊記〈劉鶚〉……。
史學: 史記〈司馬遷〉、資治通鑑〈司馬光〉、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哲學:理想國〈柏拉圖〉、紙牌的秘密〈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侯文詠〉……。


3 則留言:

  1. 鄒欣倪
    文學-魯冰花-鍾肇政
    書中的古阿明家裡生活是很貧困的,家中以採茶為生,而阿明是位樂觀又有畫畫天分的小孩也受剛調來學校的郭雲天老師的肯定喜愛,但他的作品卻不受校內的老師們的喜愛,而那些老師喜歡的是他的另一位同學林志鴻的繪畫,因為他爸爸是村長家裡又是很富有的而卻因富貴那些老師&# 23601;討好他們,並且對學生們有差別待遇的環境,也反映出貧富階層的關係,就算也多好的技能也比不過這些有錢人阿,而且沒有好的發揮舞台怎麼會有人知道他的才能,最後阿明因為生病,而家裡沒錢又要被逼還債,所以沒有好的醫療資源,因此阿明最後過世了!卻也留下遺憾!
    史學-新五代史伶傳序-歐陽脩
    有人說晉王去世前給瞭莊宗三支箭,並告訴莊宗良國是他的敵人,而燕王是我所封的契丹是我的兄弟而他們背叛了我晉王,而去投靠梁國,於是晉王給莊宗這三支箭是要提醒他幫他報仇,最後莊宗率領士兵們去攻打,並把梁國父子綁回來,然後用木盒裝梁臣的頭奉在廟,並在晉王靈前他已完 ;成任務幫他報完仇,雖莊宗盛氣高天下也平定,但有次莊宗要向東方進攻時,卻還沒看見敵人自己的士兵都已逃跑,取天下也跟成功失敗的倫理相關阿,也是因人的所為阿!
    哲學-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徳
    蘇菲是位14歲的挪威小女孩,他過著平凡的生活,有天他收到2封信,信裡寫著你是誰世界從何來,然後過不久蘇菲又收到一封信,信理事有關哲學史的一些內容,於是蘇菲開始學習著哲學史,而寄信人從較簡單到難的教他定期寄去他家中,而寄信人艾伯特最終出現在蘇菲面前,然後教他哲學史,&# 32780;蘇菲的身邊卻一直浮現席德
    這個人,而席德也真得出現在她身邊,但這一切只是虛構的是艾伯特要為女兒慶生所編的,而蘇菲也漸漸了解她是故事裡是一位角色而已,但最後蘇菲與艾伯特真的出現在席得的世界,從故事中的虛擬轉變成現實並討論到哲學的事理。

    回覆刪除
  2. (百年思索序)
    湯詠晴
    我覺得看待一個人並不是看他的外表或是經驗背景,最重要的在於他有沒有人文素養,一個政治家就算再如何有名有能力他沒有所謂的人文素養還是沒辦法領導這個即將敗壞的社會。
    作者將人文素養分為文學、史學、哲學三大區塊,文學讓我們形成價值觀進而擁有理解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別人丟給你什麼就只會傻傻的接受,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去了解這事情的根本與對錯,也別被這社會的媒體給洗腦了,臺灣的媒體報章雜誌總是口中喊著人民有知的權力,那麼請問這些媒體所呈現出來的事情與觀點真的就是完全正確的嗎?這時候你就必須應該要有自己的看法,然後去判斷對與錯,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可能,就像楊樹的倒影沒有一定的樣子。
    哲學則在我們都在迷惘之中,成為那顆最閃耀的星星,好比我們迷路的時候出現的指南針一樣,指引我們找到對的方向。
    史學好比沙漠玫瑰一樣,它的本質是存在並且不會改變的,但想告訴我們的事,某些事物是我們無法去改變的,但是如果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你會發現你得到的答案會與別人不同。
    我想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且有能力的人,你必須先具有判斷是非的能力,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好比現在的台灣社會,我自己覺得有個奇怪的地方,台灣的人民將自己神聖的一票投給了自己心儀的候選人,而順利當選的候選人也盡力的想帶動整個台灣的經濟,但有時候是人怎麼做怎麼被罵,也許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吧。而要如何領導世界,先充實自己吧,沒有人文素養憑什麼操控別人?

    回覆刪除
  3. 文學: 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父親工作關係忙碌,為電影做廣告宣傳,時常必須扮演類似像小丑般的服裝,來養活家口,回家後總是用小丑臉來與兒子玩,有次,父親將自己的真面目與兒子玩時,結果卻讓兒子哭了!不認識父親真正的臉。
    史學:司馬遷-史記
      作者司馬遷寫下《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被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有被稱太史公。古代史書的通稱為史記,在三國時期,(史記)漸漸為(太史公書)。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想編寫一部通史,但願望沒有實現就死了。在臨死的前,並吩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哲學:柏拉圖-理想國
    柏拉圖將國家分為三層,統治、武士、平民,國家以正義為主,但平民層卻是最低的層次,一個好的國家必須具有四種得性智慧、勇敢、自制、正義,柏拉圖也設計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課程,除了體育和音樂這兩門初等課程之外,必須學習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諧音學等5門課程,按照這個次序將靈魂從可見世界逐步引向哲學,其目的是爲了培養國家統治人才,促成他們的靈魂轉向。

    回覆刪除